北極星電力網獲悉:近日陜西西安人民政府下發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詳情如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已經西安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審查并批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傳達學習、抓好貫徹落實。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日
“十三五”時期(2016—2020),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西安系統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也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時期。《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重點闡明“十三五”時期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戰略導向和發展重點,是政府履行職責和制定實施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年度計劃及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是未來五年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行動綱領。
篇 適應引領新常態 開創發展新局面
全面總結“十二五”發展成就和經驗,準確把握市情特征,客觀研判發展環境,牢牢抓住和用好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歷史機遇,謀劃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章 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奮斗目標,秉承“一張藍圖干到底、兩塊短板求突破、多措并舉惠民生、創新管理促和諧”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扎實推進事關西安長遠發展的“五項重點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主要指標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經濟總量先后跨越4000億元和5000億元大關,2015年達到5810.03億元,年均增長10.9%,總量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前進2位,順利實現爭先進位。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關,達到10778美元左右,達到中等收入水平。財政總收入達到1114.66億元,是2010年的2.2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650.91億元,是2010年的2.7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3794億元,年均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12項指標較2010年實現“翻番”。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23項試點和示范城市1落戶西安,城市戰略地位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三次產業比由2010年的4.0∶41.9∶54.1調整為3.8∶37.3∶58.9,服務業比重比2010年實際提高4.8個百分點,支撐作用凸顯。五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3100億元左右,占全市GDP的53.5%,較2010年提高3.4個百分點。深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渭北工業區成為工業發展新引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4.67億元,年均增長12.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6%,占GDP比重達到16%左右。首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工作推進順利,金融、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業增加值達到643.88億元,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7%提高到11.1%,成為新的支柱產業。電子商務連續4年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全面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積極開展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實施“科技企業小巨人”三年行動計劃2,加強科技資源交流和就地轉化,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進!翱萍计髽I小巨人”、技術成果交易額、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和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均居副省級城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較“十一五”提高5.3個百分點。榮獲“全國十大創新城市”稱號,獲批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3,高新區被確定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4。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系列扶持政策,全市共形成各類創業載體150家,入駐小微企業超過1.7萬家,形成了類型較全、氛圍濃厚的創新創業環境。
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新動力。簡政放權扎實推進,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分四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12項。全面取消由市本級規章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工商登記原有112項前置審批事項精簡為27項,房地產項目審批圖章由228個減少到64個。完成“權力清單”編制,保留各部門行政許可項目225項。全面推進“三證合一”5,5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8.7萬戶。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試點有序推進,重大項目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西紡集團與五環集團完成重組整合。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累計流轉土地56.3萬畝。政府機構改革、公車改革如期完成,政府工作部門由43個減少為40個,人員編制精簡10%。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學區改革等各項重點領域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取得重大進展,“西安港”成為國內獲得“雙代碼”的內陸港6,“長安號”7實現常態化運營,西安綜保區、高新綜保區獲批并封關運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對51個國家公民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8。國際友好城市增至27個,國外駐華機構增至8家,5處遺跡入選世界文化遺產9。成功舉辦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和歐亞經濟論壇。開放型經濟水平大幅提高,世界500強企業落戶146家,全國大的外資項目三星電子項目建成投產。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240億美元,是2010年的2.3倍。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53.23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
城市建設展現新面貌。城建投資是“十一五”的1.7倍,建成區面積達到522平方公里,城市承載力顯著增強。城市片區改造穩步推進,完成了86個城中村、33個棚戶區征收搬遷,回遷安置群眾26萬人。建成李家河水庫等重大供水工程,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47萬噸。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48處,在全省率先全面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建成1座西安南750KV、4座330KV、57座110KV變電站,新增110KV變電容量364.1萬千伏安,供電能力大幅增強。新增供氣量34.37億立方米,主城區氣化率達到99.5%,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5.5%和100%。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南門地區綜合改造等78項市政項目建成,新建公共停車位2.8萬個,3萬余輛公共自行車投入運營。地鐵1、2號線建成運營,通車里程達到52公里,日均客流量接近100萬人次,3、4號線建設加快。互聯互通能力顯著增強,通航線路達到269條(其中國際航線達到36條),旅客吞吐量達3300萬人次,成為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之一。以西安為中心到主要省會城市的“高鐵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27公里。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節能減排任務超前完成,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3%,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計下降10%以上。立法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劃定保護區“四至”界限。森林覆蓋率達到48%,較“十一五”提高3個百分點。大力實施水生態建設工程,渭河西安段“三年變清”目標如期完成,初步形成“5引水、7濕地、10河系、28湖池”水生態格局10,全市生態水域面積達5.17萬畝。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1,新建成開放公園30個、綠地廣場678個,新增城市綠地1931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010年的37%提高到42.5%。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大力實施治污減霾,拆改燃煤鍋爐1243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3.2萬輛,2015年西安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1天。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