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5導讀:工程機械,無疑是“粗大笨”低端產業,然而,專門生產工程機械的徐工集團這幾年的發展卻證明,他們的“低端產業”在市場上同樣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就在幾天前,他們還有10臺12噸位大型裝載機出口巴西,集團裝載機制造總監周天雷說,這種大噸位裝載機3月30日剛被認定為國內首臺套重大裝備示范項目,就已經銷往國際市場。
“點”上的成功對“面”上不無啟示,那便是:在結構調整中,我們既要發展高端產業,但更要重視產業高端。
高端產業必須貨真價實
這幾年,很多地方都在用全部心思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也在迅速提高。但人們有沒有注意到問題的另一個側面?那就是這些新產業是不是真的屬于高端行業?我們的企業在行業的價值鏈中,究竟位居何端?
采訪中,一些地區和企業的投資沖動被頻頻提及:從新能源、生物醫藥,到納米科技、物聯網等等,追“新”的現象比較常見。而實際上,不少企業只是在這些行業中充當了打工者的角色,核心技術并沒有被我們掌握,有的行業甚至只是披上了高端產業的“馬甲”。
IT產業,一邊擁有高新技術產業的公共身份,一邊卻屢遭低端生產的詬病。雖然產業體量大,但以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消耗換來的只是代工費的低收益。蘇南一家著名外資企業,代工硬盤產品的附加值只有個位數。有業內人士直言,“長期處于產業底層,產生了對發包商的依賴,也增加了轉型升級的難度。”
光伏太陽能更有代表性。全球50%的光伏產品來自中國,而中國的產能60%在江蘇。從硅材料、拉棒到組件出口,雖然構筑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不少仍沒有走出中低端的生產環節。
換個步伐前進,新興產業的生存狀態也許就不一樣。
以南通海工平臺產業為例,2007年以來,這個產業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長。2012年,盡管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但該市海工平臺產業仍增長21%,產量占到全國三分之一。世界先進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全球首座具有自航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臺,世界先進自升式海上風車安裝船……眾多行業的背后,在于掌握了高端產業向高端攀升的“金鑰匙”。
“無論什么產業、什么項目,要成為高端必須貨真價實。”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說,這是新興產業必須確立的發展取向。
傳統產業同樣可以成為高端
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鋼鐵更是如此,但過剩的是低端。一位鋼鐵企業老板告訴記者,“就拿小小的剃須刀片來說,國內還需要進口,自己生產不了。鋼鐵等產業是基礎性產業,什么時候都缺不了,你能把能耗水耗降到低,把產品技術提到國際優,這就是你的生存力和競爭力。”
2012年,全省有6個工業行業產值超萬億元,無論機械、紡織、電子,還是冶金、輕工、石化,都屬于傳統制造業范疇。做產業的高端,對于傳統產業仍屬“當家產業”的江蘇來說,意義重大。
然而在很多人看來,“勞動密集”、“產業低端”、“大而不強”等,依然是江蘇傳統產業的鮮明標記,這些軟肋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力。
前些年,很多船企在手出口訂單排到了五六年之后。但當國際市場風向轉變,我們的船舶因為只是個“殼船”,發動機、通訊導航等核心設備依靠進口,好日子便到了頭。降價、棄船、毀單等現象頻頻發生,一些船企陷入停產甚至破產境地。
“很多人認為,有了規模就有了實力,說話就有底氣,F在看來,光有規?隙ú恍。”省經信委中小企業綜合處處長韓立春說。昆山市一位領導也提醒,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企業往往不會想到轉型,只顧去擴大規模,等市場形勢逆轉了,轉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走向高端,還是要有一定的超前眼光。”
“只有夕陽技術、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無錫一棉就是很好的例證。
農業,是再傳統不過的傳統產業了,但灌云現代農業產業園卻把農業做成了“高端”,智能化育苗,設施栽培種植在全省家運用物聯網技術,種植的紫蘇葉出口占全國60%,畝均純效益6萬元以上。
采訪中,記者常常聽到,無論何時何地,類似吃飯穿衣的“剛性需求”,永遠是傳統產業的生存空間和比較優勢,但是,如果沒有新技術支撐,不切實走向產業的高端,便很難避免成為“落日夕陽”。
衡量高端要有全產業鏈視野 到過韓國首爾的人,都知道遠近聞名的整容一條街,百家整形醫院集聚但術業各有專攻,做眼睛的不做鼻子,做鼻子的不做嘴巴,做設計的不做操作。這種現象,錢志新稱之為“專業精神”。
“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也需要這種模式,不是一個企業什么都做。”專家表示,皮爾卡丹的名氣靠的是皮具;瑞士的軍刀因為專業,讓全球同行自嘆弗如。專業化發展,一個行業、一個產品就可能做細做精做出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近兩年,泰州市推進產業轉型確立了一個新思路:爭創全國“行業首企”。市經信委主任李留根說,“行業首企”就是通過專業化發展,使本市企業成長為所在行業的“領頭羊”,已在100多家企業見到成效。揚子江藥業參與全國行業標準制定,蘇中天線的汽車天線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60%,高港絕緣生產的絕緣材料廣泛運用于航天航空業,與同行拉開了距離。
按照經濟學原理,生產能力和創造價值如同兩個三角形,產業高端本應與高價值一端相對應。目前,我省不少產業實際恰恰相反,80%的生產能力只創造了20%的價值,導致眾多企業在80%產能中爭搶地盤、低價競爭。出路,正是在于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攀升。
站在了產業高端,是不是就沒有升級的空間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省吳江的化纖面料、江陰的毛紡面料紡織水平,已處于。吳江一根1萬米長的超細纖維重量僅為0.15克,還有吸汗排濕等功能。但即便如此,主要還是為國外高檔成衣做原料,在成衣全產業鏈中依然只是低端環節。
省發改委工業處副調研員劉旭認為,江蘇制造業以加工工業、配套工業為主,在調整升級中,還需要生產更多的終端產品、自主品牌,獲取更多的附加值。